在长沙南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,候车厅的玻璃幕墙映出一个特殊的身影——被同事定格在手机镜头里的安科工程师,膝头摊着未完成的检测报告,工程师紧盯屏幕的专注神情,与候车厅此起彼伏的广播声构成奇妙的重奏。
这张照片背后,是一串令人屏息的数字:塔什店煤矿300台设备、国家局帮扶监察倒计时、日均18小时连轴转。当同事们结束白天矿区的设备检测,晚间又化身数据猎手,在成山的检测记录中捕捉每一个关键参数。凌晨两点的酒店会议室,键盘敲击声与咖啡机的低鸣交织成特殊的夜曲。
“中转是唯一能追进度的空档期。”照片中的工程师后来回忆道。从乌鲁木齐到长沙的旅途中,他借着舷窗透进的微光修改报告;高铁站候车间隙,充电宝连着电脑继续奋战。这份"在路上"的坚持,源自安科人骨子里的责任:每一台设备的检测数据,都关乎矿工兄弟的生命安全。
当国家局专家看到装订整齐的检测报告时,或许不会知道这些纸张浸润着怎样的星夜兼程。但那些凌晨的星光记得,候车厅的座椅记得,还有安检仪上尚未散去的余温记得——在安全生产的防线上,永远活跃着这样一群用专业与汗水浇筑防线的守夜人。
这张意外出圈的候车厅工作照,恰似一帧时代切片:在"中国速度"与"安全红线"的交汇处,安科人用沾着机油的双手托起责任,让设备检测精度与交通接驳速度同频共振——所谓专业精神,不过是把每一程中转都变成新的起点。